“存款特种兵”转行了

内容摘要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调整5月20日落地,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再度下调。 5月20日,六大国有银行等多家银行再度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上述银行的1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首次跌破1%;3年及5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25个基点。不仅如此,部分银行还调

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调整5月20日落地,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再度下调。

5月20日,六大国有银行等多家银行再度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上述银行的1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首次跌破1%;3年及5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了25个基点。不仅如此,部分银行还调整了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的挂牌利率。

此前红极一时的跨城存款“特种兵”也有所减少。有储户告诉记者,当前银行存款利率太低,跨城存款已“不划算”,现在其中一部分人转向了银行理财。

“存款特种兵”不香了

2025年,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曾是“存款特种兵”大军中一员的郭先生再次将目光聚焦到银行理财。

郭先生,年近60岁,在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他投身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积累部分资金后,于2014年开始进行银行理财投资。

彼时的银行理财市场热闹非凡。《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余额达15万亿元,较2013年的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6.9%。当时,互联网理财兴起,银行通过提高短期理财收益率应对冲击,有银行3个月期理财产品利率达5.5%。郭先生顺势购买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风险等级为PR3的理财产品。

然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需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型,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此后市场利率下行,银行理财波动常态化,收益持续走低,到2020年部分短期限产品收益率跌破3%。至2022年,郭先生已尝试购买了所有国有大行及股份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投资也有了不一样的考量。

2023年,在外出旅行过程中,郭先生意外发现外地城商行存在利率差。借此契机,他将共计千万元的银行理财赎回,转向银行存款,加入了“存款特种兵”大军。

2023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款挂牌利率密集下调3次,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年初的2.65%降至年底的2%,而部分中小银行、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尚未及时跟随下调,甚至仍处于“4字头”。较大的利差,吸引了不少储户开启“存款特种兵”模式。

不过,市场形势瞬息万变。郭先生坦言:“现在这种方式的风险成本相对较高,加上存款利率普遍较低,去外地存款已不太合适了。”

2025年初银行理财收益率波动下行,他感知到了市场的变化,也接受了收益率的波动。4月以来,理财市场回暖,郭先生再次购入了3款新发的理财产品。目前,他的理财资金主要分布在1家股份行和4家城商行,一款业绩比较基准为3.60%~4.20%的华夏理财产品到期后,最终收益率达到3.65%,这让他对当前的理财选择颇为满意。

接下来,郭先生还有大约5笔理财产品即将到期。面对到期资金,他保持着谨慎且敏锐的态度,持续观察市场动态和各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为下一步的资产配置精心谋划。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在存款利率不断调降的背景下,存款搬家至银行理财是市场自然选择。当前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以下,而银行理财受益于债市行情,部分产品收益率更具吸引力,形成“比价效应”。这种现象反映了投资者对收益的合理追求,但需注意理财并非“无风险”,其净值会随市场波动,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存款利率阶梯日渐模糊

“存款特种兵”淡出江湖的背后,是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存款利率阶梯正在日渐模糊。

在过去,存款利率大致按照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农商行>城商行>股份行>国有行的排序呈阶梯式下行,也就是所谓的“大行卷贷款,小行卷存款”。

但净息差的压力迫使依赖高息策略的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农商行等不得不加速下调存款利率。

以民营银行为例,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内,19家民营银行已调降存款利率40余次,其中,4月份,11家民营银行先后16次降息。比如,福建华通银行当月连续三度降息,包括:4月10日起,3年、5年期单位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至2.80%、2.90%;4月13日起,3个月、3年、5年期个人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调整为1.30%、2.70%、2.60%;4月21日起,2年、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至2%、2.45%、2.5%。

威海蓝海银行年内更是发布了8次存款利率调整的公告,包括1月调1次、2月调3次、3月调1次、4月调2次、5月调1次;另外,辽宁振兴银行年内发布了5次调整公告。

多轮下调之后,民营银行与农商行、城商行定期存款之间的利差也在收窄,存款“高地”的优势逐渐消失。

除了降息以外,长短期存款利率普遍倒挂,也令“存款特种兵”们失去了跨省存款的热情。比如,安徽新安银行近日发布公告,该行将于6月6日对2年和3年期储蓄存款产品利率进行调整,调整后,2年期存款利率2.55%,3年期为2.50%,2年期存款利率高于3年期。

银行理财打出“诚意牌”

在郭先生当下购置的理财产品中,短期理财产品居多。

理财经验超过15年的张先生认同这一做法,“银行理财就买短期的。”张先生提到,他会将资金划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短期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长期资金则购买稳健理财组合及指数基金的组合。

投资者对短期理财的青睐,促使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积极布局。为吸引投资者,近期不少银行密集推出短期高息理财产品。

招银理财在“五一”小长假前夕重点宣传了多款风险等级在R1和R2的理财产品,部分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可达3.4%;平安理财一款最短持有期为7天的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04%,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32%。

薛洪言表示,短期理财备受青睐,主要因其流动性强、风险相对可控,符合当前投资者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短期产品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从而避免长期锁定导致的收益损失。但短期理财收益通常低于中长期产品,投资者需在流动性和收益间做好平衡,同时关注产品底层资产(如短债、同业存单等)的稳定性。

除了推出高收益产品,银行理财公司还在费率上让利。张先生提到,对他而言,高收益能否达到业绩比较基准是最关心的因素,此外,看到理财产品降费或有优惠活动等也会购买。近期,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中银理财于2025年5月20日至7月17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双月开)002”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即产品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5月21日(含)至2025年12月03日(含)期间开展“阳光金丰利乐享198期(机构专享)”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活动。管理费率将由0.15%降至0.07%,销售服务费率由0.2%下调至0.08%。

华夏理财于5月19日(含)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4号新增发行K份额,实行销售手续费率阶段性优惠,优惠后费率为0.10%/年。

与此同时,为快速响应市场利率变化以及提示投资者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也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例如,东莞农商行、唐山银行、兴银理财等机构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部分产品基准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利率下限低于2%。

纵深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 手头闲钱咋安排?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与市场波动,“现金为王”的呼声再起。两位专家认为,极端保守或激进都是风险。

对于“现金为王”的理念,鼎诺投资量化总监林宏伟认为,在资产价格波动、通胀低迷、外部环境不稳定时,持有现金可规避风险、保留抄底资金,但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转向时机。若长期全仓现金,可能错过黄金、债券等资产的表现机会。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则强调,中国货币政策克制,人民币币值稳定,短期通胀上行概率低,“现金为王”有一定合理性,但需警惕集体持有现金可能加剧经济与资产价格下行的风险。

林宏伟提出,资产配置应遵循“先保障、后投资”原则:先配置保险(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的医疗和大病保险),预留日常用度与未来确定支出的资金,再对闲置资金进行多元配置。他建议,配置组合需覆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等资产,利用不同资产的风险对冲特性(如股债跷跷板效应、黄金对冲通胀与地缘风险),实现稳健增长。例如,资产配置的“永久策略”(黄金、股票、长期债券、现金各占1/4)可作为参考,国内投资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将股票、债券配置为中外资产组合)。

张林从宏观政策角度补充了三类配置方向:一是“穿越周期”的资产,如黄金、利率债(当前日元或优于美元);二是“抚慰周期”的资产,如提供精神慰藉的文化娱乐产品相关企业股票;三是“跨越周期”的资产,如科创债、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提前布局未来可能爆发的科技与产业升级机遇。

展望2025年下半年,张林认为,中国经济韧性较强,虽处于调整期,但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具潜力,居民和企业需保持耐心,企业家应积极寻找新赛道,普通民众可关注政策动向与专业投资建议。

林宏伟则强调,长期来看,全球生产率持续提升的趋势未改,经济短期困难终将过去。他说道:“工业革命至今200年,经济向上的‘DNA’从未改变。普通人要做的,是握紧现金流、提升技能,等待黎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宏观趋势的同时,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方能在穿越周期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据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贝壳财经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