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边燕南:锚定六大战略方向,加速5G

内容摘要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月17日,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系列活动——5G-A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上,中国移动5G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计划建设部副总经理边燕南系统阐述了中国移动在5G-A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成果以及未来规划。“262”梯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月17日,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系列活动——5G-A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上,中国移动5G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计划建设部副总经理边燕南系统阐述了中国移动在5G-A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成果以及未来规划。

“262”梯次导入成果显著,5G-A有序推进

5G发展卓有成效。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领先的5G网络,累计建成基站超过250万站,覆盖了全国96%的人口、90%以上的行政村,服务的5G用户超过5.7亿,行业应用案例超过4.8万个。

5G-A技术持续创新突破。边燕南介绍,面向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多连接和更强能力的未来需求,中国移动正坚定迈向5G-A,打造智能连接新底座。2024年,中国移动以“262”策略为引领,积极有序推进5G-A关键能力梯次导入,实现5G-A规模商用。

具体来看,面向2个规模部署,推动三载波聚合、RedCap率先商用落地,打响5G-A品牌,形成良好口碑效应。在三载波聚合方面,中国移动开通基站超5万站,实现重点城市、重点场景规模部署;在RedCap方面,开通基站数超49万,实现全国县城以上连续覆盖。

面向6个场景化部署与应用,加快推动端到端解决方案成熟,聚焦商业模式探索、推动商业闭环,为5G-A规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感一体方面,满足各行业70余个低空项目的应用需求,开通5G通感基站超700站。与此同时,我们同步推进无线AI智能化改造、核心网智能控制面、工业基站、无源物联等技术创新与现网试点工作,持续推动5G-A技术从示范应用向标准化、体系化发展迈进。”边燕南表示。

面向2个技术跟踪,在手机直连卫星方面,研究高轨新发星,推动北斗短报文商用。在新频率方面,推动毫米波试验及应用示范。边燕南认为,未来五年将成为5G-A重要发展窗口期,应以打造泛在网络为目标,持续跟进技术演进,不断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2025年发力六大领域,打造新型网络能力体系

边燕南强调,2025年中国移动将围绕“速率提升、覆盖拓展、智能融合、连接增强、性能保障、演进发展”六大方向持续发力,通过六大领域协同推进,构建5G-A能力增强新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万物智联新生态构建。

方向一:速率提升

为满足高清视频、裸眼3D、云游戏等沉浸式业务对大带宽的极致体验需求,中国移动进一步推动网络速率提升,通过三载波聚合技术构建超大带宽网络,赋能高价值业务极致体验。2025年,中国移动将持续扩大三载波聚合部署规模和覆盖范围,计划累计开通基站超10万站,同时实现49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连续覆盖,夯实高价值业务规模化发展的网络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AI Agent、具身智能、网络直播等新兴业务对上行带宽与稳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5G网络上行能力亟需突破。对此,边燕南介绍,中国移动规划通过多项技术路径,系统提升上行速率和网络效率,支撑移动AI等高上行需求业务的发展。

一是上行载波聚合,通过增加上行频谱资源,实现上行速率提升。2025年中国移动将扩大上行2CC部署,同时推动上行3CC产业技术的成熟,适时展开试点。二是F/A SUL,发挥中国移动的独特优势,在TDD子帧下行时隙使用F/A频率进行上行传输,可以使上行速率最大提升106%。对此,中国移动计划2025年开展外场技术试点,完成产品选型并验证组网性能。三是4.9GHz帧结构调整,通过调整4.9GHz上行子帧配比实现上行速率提升。2025年中国移动将针对低空等场景开展帧结构调整方案技术研究及试点。

方向二:覆盖拓展

为满足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空中交通和农林植保等多元低空业务对广域、稳定、高效连接的网络需求,中国移动计划在2025年构建以“灵霄”网络体系为核心的低空智联网络。边燕南表示,该体系以“灵霄通信”、“灵霄感知”、“灵霄通感”三大能力为支柱,具备速率增强、探测精准、多频多模融合等关键能力,全面支撑低空场景的通信与感知需求。在部署策略上,中国移动将适度超前建设“通”,按需部署满足“感”,在深圳、合肥等6个中央空管委试点城市基础上扩展至11个重点城市,面向重点航线、核心城区实现近万平方公里覆盖,打造高质量低空示范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方向三:智能融合

中国移动将深化网络AI融合,开拓数智新境界。在无线AI方面,部署AI智算硬件、打造智算推理单元,完善“云边端”协同架构,满足业务感知、网络优化、节能保障三大场景需求,并基于边缘算力提供实时调整策略,不断提升用户感知,同步探索边缘推理能力。2025年中国移动将完成近50万基站智能化改造,实现核心城区、重载场景的规模部署。

在核心网智能控制面,聚焦智能保障、多维体验和AI画像三大方面,为全球通钻卡、白金卡用户,高铁用户,特色业务用户等多元客户提供业务质差分析、动态保障等多样化服务。中国移动预计在2025年中完成31省能力部署,为超3000万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网络保障服务。

面向自智网络迈向L4高阶智能,边燕南表示,中国移动将以“三零三自”为愿景,加快AI深度融入网络生产运营核心流程。2025年,中国移动将通过应用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知识问答、数据查询、API调度等多种AI能力,加快网络优化、故障投诉等网络优化类高价值场景的试点,推进成熟场景的全网推广。同时构建AI驱动的智能体体系,包括家宽装维、政企支撑、代维支撑的运维助手类智能体,以及面向故障监控、网络优化、网络节能等场景的自主运维类智能体,推动网络运维管理从依赖人工向自主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网络运维的效率与精准性。

方向四:连接增强

中国移动基于多元行业应用需求,通过RedCap、无源物联等技术持续拓展连接场景,构建新型连接生态。面向车联网、智能穿戴等大规模接入场景对低功耗、低时延和高性价比连接能力的需求,中国移动凭借RedCap技术在降低网络复杂度与终端成本的同时,保留关键能力,为广域物联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

边燕南讲到,2025年,中国移动将持续完善县城以上区域的室外覆盖,加强高价值室内场景的深度覆盖,针对性提升地下停车场等覆盖,按需拓展乡镇农村覆盖,推动RedCap在多行业场景中规模落地。

与此同时,针对智慧仓储、哑资源管理等对低成本、大容量连接需求突出的场景,中国移动将加快推进无源物联网络部署,充分发挥免电池、免维护、低成本等优势,适配多种数字化场景。2025年中国移动计划在重点行业场景部署无源物联网络超10万平方米,充分满足数字化、自动化应用需求。

方向五:性能保障方面

面向XR多媒体增强的业务需求,中国移动业内首创沉浸实时网业融合创新技术体系,2025年将深耕现网存量业务,强化XR、AI类等新兴业务网络支撑,提升业务感知体验。面向工业制造对高可靠、低时延网络的苛刻要求,中国移动以确定性保障技术支撑工业生产全环节效能提升,通过更优性能赋能核心控制单元,驱动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2025年,中国移动将深度结合行业应用需求,按需投放资源,助力行业专网实现高品质覆盖。

方向六:演进发展

中国移动全面布局R18等技术研究,加速5G-A迈向更强泛在智能的新阶段。边燕南讲到,面向eRedCap,中国移动2025年将加速推动产业成熟,满足各行业对终端更低成本、更低功耗需求;面向5G NR广播增强,将联合中国广电推进示范网络建设和试点应用,助力通信广播类业务融合发展;面向跨层协同,将持续强化网业融合能力储备,支撑新型终端和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拓展5G-A的边界能力,面向更复杂场景和更极致需求,持续推进毫米波与手机直连卫星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边燕南表示。针对毫米波发展,中国移动2025年将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验证,为后续规模化部署进行技术储备。同时,面向海洋覆盖、应急通信、边远区域等特殊场景的通信需求,中国移动将加快推进手机直连卫星等能力建设。在北斗短报文规模商用的基础上,中国移动2025年将进一步探索高中低轨卫星的协同发展,构建基于手机直连、多轨协同及星地协同的空天地一体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网络服务边界。

“秉5G-A椽笔之势,润千百业赋能之功。”边燕南总结到。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持续锻造5G-A关键能力,推进网络更广泛、更深入、更智能的演进升级,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打造高速、智能、泛在、确定的5G-A网络底座。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