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突降冰雹。许多人在社交媒体秀出了自己遇到的冰雹,形状各异。人们在拍照的时候,很难想到,对于科学家而言,这些冰雹是珍贵的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庆红教授的冰雹研究小组从事冰雹研究工作。5月10日,他们发布了《“冰雹”换“玛瑙”》项目,请大家帮忙搜集冰雹,称这些冰雹可以帮助课题组理解冰雹在云内的增长机制,进而帮助提高冰雹的预报水平。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林翔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到冰雹后,课题组会对冰雹的物理特征进行观察,并化验冰雹里的化学成分。受了污染或者缺失一部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昨天的冰雹,很多志愿者收集到的冰雹都是粘上了泥土的。像这样的冰雹我们会尝试把最外层打磨掉,只分析其内部。如果污染太严重,我们就只能放弃了。”林翔宇说,“正确的搜集方法是,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把冰雹放进干净的塑料袋里。”
为了感谢志愿者参与搜集冰雹,课题组准备了一份玛瑙纪念品。林翔宇表示,课题组选择玛瑙作为感谢物品,是因为玛瑙切成片之后会有一圈一圈的层次,这一点跟冰雹类似。另外,每个玛瑙片长得都不一样,这跟冰雹也是相似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