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审查

内容摘要1985年2月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发出通知,同意中国专利局在沈阳、长沙和济南设立代办处,自此,代办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共有34家代办处和100余家代办处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代办服务体系。四十年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

1985年2月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发出通知,同意中国专利局在沈阳、长沙和济南设立代办处,自此,代办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共有34家代办处和100余家代办处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代办服务体系。四十年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地方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专利业务派出机构,全国各代办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985年,沈阳代办处受理第一件专利申请。

不断丰富业务内容

1984年破茧而出、1985年落地实施,我国专利法已走过四十载峥嵘岁月。四十年来,伴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代办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不同发展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5年至2005年,在早期发展的二十年间,全国各代办处处于基础业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代办处业务主要是专利申请受理和专利费用收缴,辅以专利申请相关事务的查询、咨询等服务性工作。这期间,代办处数量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的不断增长而逐步增多。与此同时,伴随着两次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代办处业务内容不断作出调整,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成效显著,有效地支援并保障了专利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001年4月26日,长沙代办处举办庆祝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资料图

2005年至2020年,全国各代办处进入以拓展基于审查的对外服务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完成了第三次修改。在这一时期,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以电子化和在线化为主要特点的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上线运行。代办处逐步拓展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的打印及管理、专利登记簿副本制作、专利费减备案审核、优先审查请求、批量专利法律状态证明出具等多项工作,代办处业务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满足创新主体的服务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提升,开启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目前,全国各代办处正处在以专利转化运用为目标的综合业务发展新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下称初审流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初审流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代办处借助入园惠企行动,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协助完成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的盘点和入库,做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供需的对接,同时做好开放许可、专利权质押登记的办理、审查及服务工作,助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难点堵点,畅通“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的路径,为地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做好业务支撑。

2024年7月15日,“助企攀登”审查员齐鲁行济宁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全国各代办处严格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岗位练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研学”“自学”相结合等各类学习形式,深化对重点工作的认识,并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更好指导实践运用,最后通过演练、测试、比赛等多种方式检验学习成果,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多年来,全国各代办处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高标准完成各项代办业务工作,业务规模保持增长,业务质量总体稳定,业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多项工作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2010年,全国各代办处发挥独有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代办处窗口开展电子申请推广工作,使电子申请率在短时间内提升至90%以上。当前,各代办处依然奋战在一线,积极推广专利业务办理系统APP移动端,持续推进代办业务的“线上办”“规范办”和“精准办”。

在更新服务理念方面,全国各代办处压实窗口服务责任,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推广“业务线上办理”,积极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在优化服务体系方面,全国各代办处夯实服务支点,通过新建代办处工作站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方便创新主体就近获得知识产权服务;延伸服务触角,主动进驻多项展会,在展会现场为参展商与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咨询服务,助力营造良好的参展环境。

在供给服务需求方面,全国各代办处用好优先审查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的支持,帮助重点产业专利高效获权;聚焦企业批量快速审查、快速获权的需求,深入推进集中审查,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代办处扎根地方,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更熟悉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四十年来,全国各代办处结合地方发展实际,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助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各代办处积极推动业务“本地办”“就近办”,积极推动纸件申请受理、收费、向外申请保密审查、专利权质押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受理等业务的属地化办理,不断提高业务便利化水平,本地办理率持续提升。

此外,各代办处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积极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进校园”等特色活动,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调研走访、交流互动;选派专利联络员进驻企业开展专利帮扶,培育管理团队,加速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初心如磐。“未来,全国各代办处将立足社会公众需求,持续改善窗口软硬件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梳理各业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以‘一窗通办’‘一站式服务’形式,不断扩展向创新主体提供服务的范围,切实提高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初审流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吕可珂)

沈阳代办处

力促转化运用 赋能创新发展

春意盎然的四月,明媚的阳光照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沈阳代办处(下称沈阳代办处)崭新的受理大厅,挂满锦旗的荣誉墙显得越发耀眼,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服务对象的认可,凝聚着沈阳代办处四十年来深耕专利窗口服务的不懈努力。

“感谢沈阳代办处在我司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时提供了细致入微的业务指导,帮助我们及时获得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避免了重要订单的流失。”一封来自企业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一直以来,沈阳代办处秉承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国家窗口一流服务品牌。“转化运用是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是辽宁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沈阳代办处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地方设立的服务窗口,为深入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挥职能优势,近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专利转化运用类业务宣讲培训30余场,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有效促进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深入开展。”沈阳代办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利权质押融资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自2013年沈阳代办处开设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以来,制定多项有效措施,建立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多方联络机制,助力专利权质押融资赋能企业发展。近年来,沈阳代办处专利运用类业务本地办理率已接近100%,近两年业务受理量同比增长300%以上,属地服务促进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增设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后,沈阳代办处精准定位服务对象,深入指导相关高校积极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工作。全面支撑省级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提供开放许可声明核查、声明发布、供需对接、合同备案等全链条支撑保障,试点期间累计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1477件、成功实施424件、交易金额2637万元,有效促进全省推进“一对多”许可制度的广泛应用。

“未来,沈阳代办处将继续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深耕专利窗口服务,砥砺前行,持续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沈阳代办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吕可珂 通讯员 刘博)

济南代办处

精准“助企攀登” 绘就服务新画卷

“‘助企攀登’行动让我们有机会与专利审查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企业来说受益匪浅。”山东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助企攀登”行动,该公司成功挖掘核心专利30余件,对公司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下称济南代办处)以精准服务、机制构建、窗口建设三重举措,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广泛好评。

以精准服务破解发展难题。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济南代办处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助企攀登”审查员齐鲁行活动。活动紧密围绕山东省重点企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审查员的专业优势,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专利布局,助力企业转型升级。2024年,“助企攀登”审查员齐鲁行活动组织企业培训230余场,受众达3000余人次,解决企业需求450多项,参与专利挖掘与布局170余场,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以机制构建强化审查效能。聚焦业务审查“零差错”,济南代办处构建起严格的质量管控机制,明确业务审查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质检与评估,严把业务审查质量关。2024年,济南代办处累计办理各类业务41.21万笔;建成全省专利代办服务体系,实现代办处工作站16地市全覆盖;指导各市工作站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986笔、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195件、本地化专利缴费1052笔、专利电子申请2919件。

以窗口建设提升服务品质。聚焦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济南代办处实施窗口效能提升行动。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体系,高频事项全流程网办,线上办理率超95%。打造“一站式”综合窗口,整合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业务,实现“一窗通办”。优化质押登记业务流程,针对续贷企业推出“质押登记+注销”集成服务,质押注销时限压缩至1日,新申请“T+1”办结,累计缩短融资周期超70%。2024年,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4013件,惠及3355家企业,质押融资总金额达369.63亿元。

“四十年来,济南代办处坚持问题与目标双导向,把窗口建设作为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的着力点,在服务创新上出实策,力求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持续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济南代办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吕可珂 通讯员 李政民)

长沙代办处

创新宣传方式 助力高质量发展

“长沙代办处制作的‘一分钟专利课堂’系列专题动漫视频,帮助我们精准掌握业务办理要求,快速解决在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这种‘短平快’的视频宣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沙高新区某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多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长沙代办处(下称长沙代办处)创新工作方式的缩影。

一直以来,长沙代办处积极利用服务窗口优势,在做好代办处各项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文化传播方式,构建“点—线—面”多维立体传播网络,为湖南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的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聚焦政策解读,打造“可视化”传播矩阵。长沙代办处创新结合代办业务办理要求,以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制作普法动图,在政务网站及受理大厅同步播放展示。针对窗口业务,长沙代办处推出“一分钟专利课堂”系列专题动漫视频,普及专利申请、专利缴费、专利费用减缴、专利转化运用等知识,用简洁语言和卡通形象通俗解读复杂条款。这种可视化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广大创新主体的一致认可,提升了宣传效果。

深化普法教育,开创“双场景”普法模式。长沙代办处连续多年利用主流媒体搭建“线上法律竞答+线下开放活动”沉浸式普法课堂。2024年,线上竞答吸引23.5万人参与,答题次数突破307万次,正确率达91.8%。线下连续多年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与相关高校联合开设《专利的申请与审查》双师课堂,开创“理论+实务”教学新模式。同时,为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法治意识,长沙代办处制作了案例普法微视频,生动展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该视频在湖南省新媒体专栏的点击量突破22万次。

助力专利转化,打造“数字化”云展厅。长沙代办处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云展厅”,该展厅从政策指引、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公益课堂、成果数据五个角度,全面展示2023年以来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并实现了专利转化数据动态监测,同步更新开放许可信息及专利密集型产品名录,全面呈现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成果,累计展示专利密集型产品300余项。

“未来,长沙代办处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创新,讲好知识产权故事,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强支撑。”长沙代办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吕可珂 通讯员 邓从明 冯明哲)

(编辑:刘珊)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