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 刘强东拼了

内容摘要在刘强东回归台前,亲自带队冲杀在外卖一线之际,京东交出一份财报。5月13日晚,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这是2022年以来京东业绩最好的一季度:收入上,同比增长15.8%至3011亿元,其中京东最为核心的带电品类(3C)和

在刘强东回归台前,亲自带队冲杀在外卖一线之际,京东交出一份财报。

5月13日晚,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这是2022年以来京东业绩最好的一季度:收入上,同比增长15.8%至3011亿元,其中京东最为核心的带电品类(3C)和日百都实现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4.9%。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京东的用户量也在同步提高,数据显示京东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达到20%。

在利润端,京东保持了以往的薄利模式,但季度内实现同比增长: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1.4%至117亿元,季度经营利润率从去年一季度的3%上涨至本季度的3.5%。

一季度,刘强东高调重回京东一线,亲自参与到京东外卖业务、即时零售业务之中。虎嗅获悉,刘强东自一季度以来,每周都会亲自参加外卖业务的决策会议。

虎嗅了解到,截至目前,京东的外卖业务尚不足以对京东整体收入贡献支柱性作用,但订单量的季度增速是京东内此前各个新业务之中最快的。但从市场格局看,京东外卖目前和行业第一名、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虎嗅获悉,刘强东希望外卖业务可以眼光长远,他并未给业务团队 收入或利润侧的短期考核目标 ,并在内部表达了对于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 坚决投入 、 投入不设上限 的明确态度。

在刘强东亲自杀到外卖前线之际,京东在电商市场上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挑战,目前从市场份额上看,阿里、拼多多、抖音、京东四大电商平台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甚至围绕核心品类、核心场景会投入大量兵力和资源鏖战。比如在京东视为根基的3C业务和日百业务上,上述对手在一季度也正在发起猛烈攻势。

而在即时零售市场上,京东和美团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二者的市场份额接近、发力的品类和场景也日渐趋同。

不可否认,在刘强东回归台前的今天,京东正在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从电商、即时零售到外卖、出海,乃至于AI。而摆在京东面前的挑战和机会是:这也是一个进化周期,能否依托AI、依托新业务完成京东的重构,将影响这家已经有72万员工的巨型公司未来的走向。

整体开支在增长,但核心业务的赚钱能力提高了

让我们先回归本季度京东财报。

本季度京东在收入和利润上都同比大幅增长,增速均达到了过去三年最高。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京东的核心基本盘业务在扩大收入的同时,对于成本的控制力有所提高。

京东最核心的基本盘业务就是京东零售。季度内,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6.31%至2638.45亿元。

京东零售在季度内最核心的策略除了继续的 低价 之外,还有供给侧的调整。京东对于新品、首发的重视度在提高,季度内完成了Massimo Dutti等品牌的新品首发。对于新品和首发的重视,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核心用户的活跃度和购买频次,从京东的用户数据上看(季度同比增长20%)这一系列动作有了成效。

对京东零售收入增长助力极大的一个外因是,行业补贴对于3C品类适用范围的扩大。而京东在季度内,加大了对于3C类产品的补贴力度,以及和部分3C头部品牌达成新的合作(增加了首发、新品供应量等),这些动作让京东吃到了 补贴 的消费热潮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刘强东本人的影响力在推动京东零售一系列策略调整之中作用明显。虎嗅获悉,刘强东在内部明确要求在3C等京东优势品类加大力度:一方面是加大对用户有效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则是让京东业务线更频繁更深度去和3C、日百头部品牌沟通并寻求深层合作。

一个关键逻辑是,京东希望获得供给侧的来自核心头部品牌的支持。在3C和日百领域,目前围绕华为、小米、名创优品、山姆、胖东来等自带流量的大供给方,电商和即时零售两个维度的争夺都异常激烈。而京东目前的策略是,通过与这些品牌沟通达成新的深层合作以获取更多的供给,然后通过补贴等一系列动作强化平台卖力,再用 卖力 背书去和更多的品牌达成更多的合作。

虎嗅获悉,与头部品牌的合作,除了上文提及的新品首发外,最为关键的则是 价格优惠力度 。由于刘强东在内部强烈要求全员重拾 低价心智 ,京东的业务线有明确获取 最低供给价格 的考核,在部分商品上如果未能从品牌侧获取最低价格,京东则不惜采取第一方补贴的模式,去实现 C端低价 。本质上,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京东对于用户留存、用户消费频次的思考 自2024年开始,拼多多等平台通过巨额补贴在3C等品类与传统电商抢用户,而美团则在即时零售端和传统电商平台抢3C新品送达时效。这些压力,让线上零售圈需要重新搭建围绕3C和日百的防御阵地。

这一系列动作,以及补贴带来的消费潮,让京东零售的利润表现达到了过去三年同期高点:经营利润同比增速达到37.75%至128.46亿元。如果考虑到京东整体季度内经营利润为117亿元左右,不难看出京东零售几乎扮演着当下京东的造血机器。正是京东零售的利润,支撑京东在外卖、出海、AI等新领域投入。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季度内京东的开支在多个维度水涨船高: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季度内,京东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至2532亿元;京东履约开支同比增长17.4%至197亿元;京东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3.9%至105亿元;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4.6%至46亿元。但整体上看,除了履约开支增速超过收入增幅外,其他 成本项 的增幅被控制在了收入增速以内。

虎嗅获悉,季度内京东内部在推动通过AI提高人效以及围绕绩效考核模式的改革,在京东内部 提高人效 是季度内重点的工作之一。一些部门的考核指标,进一步与转化率、订单量等实际产出向的维度绑定。

成绩不错,但压力并未完全消失

刘强东在一季度内,在京东内部推动了多个新业务的进度。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外卖业务之外,刘强东也希望京东在本地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发力,以及京东在一季度内在线下零售、出海领域频频出手。

有接近刘强东的人士告诉虎嗅,刘强东希望像几年前京东通过京喜业务做社区团购一样,找到新的业务场景。而这些业务场景,需要为京东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带来新的用户量,其二是提高既有基本盘用户的消费频次。

2023年到2024年京东最为明显的 压力 来自三个维度:市场份额、用户、流量。在市场份额上,拼多多和抖音对于线上零售市场份额的蚕食力度较大,而拼多多抖音所持续发力的3C、美妆、鞋服等品类,也是线上零售圈的基本盘。

而在用户端,一如当年做社区团购时的战略诉求,京东需要新的业务带来新的核心用户。这里所指的核心用户是,这些新用户可以被吸引到京东,并逐渐成为京东Plus会员这样的高复购型高净值用户。这些用户不仅是京东的基本盘,也是京东拓展所有场景的根基。

在流量侧,京东在2023~2024年尝试了包括平台直播、数字人在内的多种手段,试图去提高自己的流量池,但另一面是,京东也非常倚重抖音、小红书这些外部流量。随着抖音、小红书开始发力电商,这种流量合作之间存在变量。

在这三个因素下,外卖等新业务成为了当下京东的 京喜 类战略项目。但一个潜在的挑战是,这些新业务,能否像社区团购一样,真正给京东拉新并提高基本盘用户的复购率。

刘强东亲自下场做外卖,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这个挑战:通过创始人个人影响力,迅速推动公司内部业务整合快速杀入新领域,并通过个人IP迅速破圈以实现拉新。

从外卖订单量增速看,京东一季度在新业务上的尝试是有成果的。但后续如果想在外卖上扩大份额,意味着京东需要持续投入,甚至意味着刘强东本人需要持续 投身其中 。

5月10日,刘强东穿着印有 猪猪侠IP 的T 恤走在街头。T 恤正面是背着外卖箱的猪猪侠,而背面印着京东外卖二维码。可见,这一次刘强东拼了。

这一次 刘强东拼了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