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4月30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获悉,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以下简称“惰淋协作组”)成立大会日前在重庆举行。该组织成立旨在全面提升中国惰性淋巴瘤诊疗规范能力,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疾病挑战。
惰性淋巴瘤并非“懒癌”,而是一类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分型复杂、诊断困难、无法治愈且易复发特点的淋巴瘤。该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多数患者在首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惰性淋巴瘤患者约4.8万例,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攀升。
为加快推进中国惰性淋巴瘤基层肿瘤防治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同质化发展,惰淋协作组汇集了全国140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将以促进中国惰性淋巴瘤规范化分级诊疗为核心任务,赋能医患沟通。
“惰性淋巴瘤兼顾慢病和肿瘤两个特征,因此患者的预后和疾病全程管理尤为重要。从精准诊断到合理用药,再到定期随访,每一步都需标准化落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邱录贵表示,惰性淋巴瘤无法治愈,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病时的不适,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在治疗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经逐步改变了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泽布替尼等靶向药物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创新药需搭配规范诊疗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病区主任易树华介绍,惰淋协作组将构建“医患共治”网络,通过认证惰性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中心、建立随访体系,赋能患者自我管理,从而构建“医患共治”的全国性惰性淋巴瘤专病诊疗网络。
“惰性淋巴瘤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如何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预后的认知,加强自我管理,是全程规范诊疗中的重要一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纪春岩表示,惰性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中心将通过分级诊疗和学科建设,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同时启动科普书籍编撰,用生动案例和图示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